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彭可心
湖南是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、共建“一带一路”的重要腹地,在全国发展大局中肩负着新的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。
十余年来,湖南充分发挥内陆腹地战略支撑作用,扎实推动与共建“一带一路”国家交流合作,在设施联通、贸易畅通、民心相通等方面取得丰硕成果。
(怀化国际陆港货场正在紧张地装卸货物。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郭立亮 摄)
互联互通,经贸往来提质扩容
6月24日,首趟满载2500吨聚氯乙烯的中越国际班列,从怀化国际陆港启程,经凭祥口岸直达越南安员站。自此,由湖南怀化链接西北内陆直抵东盟市场的“十日达”高效物流黄金通道正式贯通。
深度融入共建“一带一路”,设施互联互通是关键。
湖南坚持“东南西北上”“海陆空铁水”立体出海,拓展流向、提升流效、扩大流量,跑出了链接“一带一路”的“加速度”。
陆港联通再提速——
中欧班列、湘粤非铁海联运、怀化东盟班列去年发运量齐上千列,货值超400亿元;
江海联运拓新局——
新开拓城陵矶至浙江舟山港、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港集装箱运输航线,城陵矶口岸去年完成集装箱吞吐量68.1万标箱;
航空联动强枢纽——
去年黄花机场起降航班21.7万架次、货邮吞吐量19.98万吨,分别增长7.9%、13%,旅客吞吐量突破3000万人次。
近年来,湖南充分发挥“一带一部”区位优势,不断扩大国际“朋友圈”、扩容经贸“合作圈”、扩展平台“辐射圈”,在共建“一带一路”中交出亮眼答卷。
如今,湖南与235个国家和地区开展经贸往来,有国际友城120对、居全国第七位。2024年湖南对“一带一路”贸易额3185亿元、同比增长4倍,累计直接利用外资额、新增境外企业数均居中部前列。今年中非经贸博览会非洲53个国家参会,签约项目176个、金额113.9亿美元,分别增长45.8%、10.6%。湖南自贸试验区设立5年来,新引进重大项目549个、总投资7479.17亿元,形成制度创新成果109项。
数字背后是内陆省份向世界张开怀抱的决心,也是湖南主动对接国家战略、深度参与全球合作的坚定步伐。
湖南国际经贸投资合作水平持续提升,一批合作项目闪耀“一带一路”沿线。爱非利加坦桑尼亚订单农业、巴巴多斯旱稻种植示范推广等项目顺利推进;中科星城阿曼生产基地、郴州旗滨马来西亚光伏产能扩大等项目加快建设进度;中伟印尼公司首条冰镍产线正式投产,星邦智能墨西哥项目启动厂区建设。
民心相通,人文交流走深走实
7月初,当中国南方早稻开镰收割时,马达加斯加第一季杂交水稻收获接近尾声,丰收的喜悦洋溢在当地农民脸上。
马达加斯加当地时间7月3日,中国—马达加斯加杂交水稻“一带一路”联合实验室全面启动实体化运行,未来将以马达加斯加为支点、作示范,让杂交水稻在非洲大地抽穗扬花。
一粒稻种,跨越山海。2007年以来,湖南省农科院和袁氏种业持续在马达加斯加推广杂交水稻。从一个项目,到一个产业。如今,马达加斯加已成为首个实现杂交水稻育种、制种、种植、加工和销售全产业链的非洲国家。
湖南在农业援外领域持续发力,赴布隆迪、萨摩亚、刚果(金)等国实施援外项目,向东帝汶、马达加斯加捐赠农用机械。2024年,湖南与共建“一带一路”国家农产品进出口达274.7亿元,占农产品进出口总额的51%。
在共建“一带一路”大框架下,湖南与共建国家开展了多层次、多领域的人文交流合作,共享成果。
共建健康丝绸之路。湖南发挥医疗资源优势,开展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与塞拉利昂医院、湖南省人民医院与津巴布韦医院对口合作项目。第24批援塞拉利昂、第20批援津巴布韦医疗队分别被授予“金狮奖”“卓越勋章”。
国际教育合作共赢。长沙民政学院“中国-老挝楚怡学院”在老挝开学;湖南三一学院在巴西举办职业技能培训班;湖南铁道学院与墨西哥轨道交通装备有限公司共建“高铁工坊”项目揭牌。目前,我省具备招收来华留学生资质的高校达到49所,招收共建“一带一路”国家语言生奖学金生150人。
文化旅游品牌升级。举办2024湖南国际文化旅游节、湖南文旅走进科威特、阿联酋系列活动,擦亮“三湘四水 相约湖南”旅游品牌形象。
共建“一带一路”从中国倡议走向国际实践,从理念转化为行动,已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。
湘水悠悠,情谊万里。湖南将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姿态,深度融入全球经济体系,努力在共建“一带一路”中展现更大作为,书写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壮丽篇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