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标题:面对缺少技术骨干等重重困难,新调整组建的陆军某旅一连党支部——勇当转型路上“火车头”
初夏,闽南山地,陆军某旅一连接令迅速机动至预定地域,展开一场实战化对抗训练。
构建链路、处理信息、核校数据……官兵在强电磁干扰下顺利完成任务,创下新装备列装以来最快火力反应纪录。让记者感到意外的是,该连调整组建仅有两年时间。
“调整组建以来,连队半数以上官兵立功受奖,前不久旅队组织比武,连队还包揽了专业前三名。”谈及转型以来取得的成绩,该连熊连长如数家珍,“转型路上,连队面临各种各样的困难,党支部始终充当凝心聚力的‘火车头’,带领官兵直面挑战、奋斗拼搏。”
记者翻开该连党支部会议记录本看到,从“研究装备参数”到“创新战法打法”,从“观点碰撞”到“协同攻坚”,一条“以战领建、以战促建”的抓建思路清晰可见。
回忆连队刚调整组建时面临的困难,熊连长记忆犹新,“当时,全连三分之一是新兵,专业技术骨干‘断层断代’……如何填补人才缺口,成为摆在党支部面前的一大难题。”
不止于此,连队调整组建不久,又恰逢某型新装备列装该连。面对新装备操作手册上密密麻麻的说明,不仅新兵及新转专业官兵难以掌握,为数不多的技术骨干们也眉头紧锁,一时无从下手……那段时间,战士缺乏信心,干部底气不足,官兵干事创业的热情低落。
↑该连开展实弹射击训练。吴昌盛 摄
新装备列装新连队,新连队面临新难题。连队党支部一班人在第一次支委会上达成共识——要想在转型中开新局,就必须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,以新装备列装为突破口,把官兵一心谋打赢的战斗气魄和责任担当激发出来。
火车跑得快,全靠车头带。随后,连队支委身先士卒,带领技术骨干从基础专业理论学起,逐条梳理装备操作技巧,并根据官兵考核成绩,灵活调整连队专业训练计划。
从弹药装填到通联组网,军士支委、一级上士郑志鹏主动请缨,带领技术骨干逐个课目攻关、逐个环节打磨;军士支委、炮长徐锡文针对弹药装填速度慢的问题,带领全班刻苦钻研,将弹药装填速度提升50%;党员骨干、三级军士长卢凯楠专业基础过硬、组训经验丰富,他主动申请担任新兵教练员,将自己总结的训练心得分享给新战友……
连队结合官兵专业特长和任务需要,为每名官兵量身定制“成长路线图”,将官兵个人成长与连队发展紧密结合起来。为帮助官兵夯实专业能力基础,连队还建立模拟训练专修室,邀请友邻单位专业骨干、院校专家、装备厂家技术人员来队“传经送宝”,帮助大家掌握更多解决问题的思路对策。
在党支部不懈努力下,连队人才缺失问题得到有效解决,官兵干事创业热情高涨。然而,由于连队官兵从不同单位转隶而来,在训练方法、生活习惯等方面存在差异,合编未合心的问题依然存在。
二级上士洪志国比武经验丰富,中士耿江涛专业技能过硬,两人同为连队教练员,在制订连队训练计划时,常因训练重点不同而出现分歧:洪志国主张要打好基础,将精力主要放在单兵专业训练上;耿江涛则认为应加强班组协同训练,提升人员配合默契度。
那段时间,恰逢旅队组织比武考核,连队党支部以此为契机,开展“以连为家、勠力同心”官兵恳谈会,引导官兵齐心协力拼搏奋斗,共同书写连队荣光。凝聚官兵思想共识后,连队党支部希望洪志国和耿江涛发挥各自特长,决定由他们两人共同负责比武考核的准备工作。
在共同目标牵引下,两名昔日互相不服气的专业尖子携手制订训练计划、共同调整训练进度,带领官兵全身心投入比武考核准备工作。功夫不负有心人,连队最终在比武考核中取得优异成绩。同年,洪志国荣立三等功,耿江涛获评“四有”优秀士兵。这次经历不仅化解了两名专业尖子之间的隔阂,也让全连官兵深刻认识到凝聚力的重要性。
不久后,连队接令参加首场新装备实弹演训。在党支部带领下,连队官兵叫响“争头功、当标兵”口号,自觉拧成一股绳,白天扎在训练场练协同,晚上钻进学习室研战法。演训当天,随着熊连长下达发射口令,刹那间大地震颤,一发发火箭弹呼啸出膛。“目标被成功摧毁!”听到电台里传来的通报,全连官兵欢欣鼓舞。
调整组建以来,在党支部带领下,该连基层建设水平稳步提升,官兵在一次次任务磨砺中淬火成钢,连队战斗力大幅提升。前不久,该连因战备工作出色,被战区陆军表彰为“练兵备战先进单位”。(王杨恒欹、向黎鸣、廖晓彬)
编辑:孙丰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