复排版《孝妇杀家姑》演出剧照。图片由作者提供
连希楠
传统戏曲不仅是中国文化的瑰宝,也是人们审美、教育、文化交流以及心灵寄托的重要载体,在现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。不久前,广东潮剧院一团重排潮剧传统剧目《孝妇杀家姑》,演出大获成功,观众反响热烈,场场爆满,有观众不远千里到场看戏,甚至二刷、三刷,年轻人更是占了一半。一出潮剧传统戏的重排演出,为何引发如此大的反响?值得思考和探讨。
优秀的剧本是成功的基石,好的剧本能引起观众强烈的现实认同与反思,让人们通过剧情领会真善美的真谛。《孝妇杀家姑》的故事原型与作者构思如今已无可考,从现在能查到的资料来看,该剧最早由汕头市玉梨潮剧团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首演,剧本由王铭铨整理,蔡扬编曲。
故事内核受到了传统历史和文学、民间传说的影响,核心矛盾围绕“冤案”展开,讲述应天府尹古庆云之妻颜玉梅遭尚书王昌道之子王绍秀逼迫,误杀家姑后又遭诬陷,酿下冤案,最终法场昭雪的伦理悲剧,展现了封建社会女性身不由己的不公命运,以及法与理的冲突。该剧结构平实、内容饱满、情节流畅,既通俗又脱俗,剧中《生离死别情难尽》等唱段,凸显潮剧唱腔的抒情特色。
剧中,古庆云的舍官取义、褪袍换情,既有中华民族长久以来追求“人间正道是沧桑”的精神特征,也具备山高水长、江湖路远的精神境界,颇具侠义之风的美学风格。正是《孝妇杀家姑》故事中深沉悲剧性的体现,编剧对戏剧核心和情节的耐心编织,伏笔千里,才得以在戏剧高潮撼动人心。
广东潮剧院一团复排的2025版《孝妇杀家姑》,由郭楠担任艺术指导,谢继顺导演,由梅花奖得主林燕云饰演古庆云,优秀青年演员林健梅饰演颜玉梅。演出引发的热烈反响,来自于重排主创们对经典的尊重、对于人物透彻的理解、对塑造人物澎湃的激情,充分释放了戏剧艺术的感染力,让优秀的老剧本焕发生机。
这次复排,以1986年版本为基础。郭楠对该剧的复排指导是“原汁原味”,不盲目追求创新,保留“抗压辨案、平冤惩凶”的核心构思。导演谢继顺在时长做小幅压缩,重点放在角色与场面的塑造上,对一些场景做了适当的表演改动。例如,颜玉梅公堂受审受刑的场面——在行刑队的包围下,演员背对观众下腰演唱,非常考验演员的唱腔支点与演出功力。更重要的是,动作的改变,更凸显了受刑场面的可怖、凶猛,与角色遭受的心理与肉体的双重伤害,既含蓄又形象。
导演从一度到二度创作,始终围绕人物逻辑线索,寻找人物行动背后的潜台词,形成紧密的行动线,由此,合理又集中的舞台调度与场面应运而生,水到渠成。例如最后一场戏,王昌道与古庆云的刑场辩驳,一心平反的古庆云拿定主意对抗强权,与王昌道三番展开“不可斩”与“可斩”的辩驳,古庆云为坚守正义不惜摘下官帽,最终王绍秀被斩,玉梅的冤案得到平反。至此,全剧戏剧氛围抵达高潮,人物塑造圆满完成。
2025版《孝妇杀家姑》更加青春,更符合现代观众的观赏意趣。林燕云音色醇厚高亢,表演用情,在潮剧女小生的道路上塑造了一个个亦文亦武、个性鲜明的角色。她饰演的潮剧小生,既有花前月下的文雅与浪漫,又不失读书济世、有情有义的担当;林健梅唱演俱佳,很好地把握了角色身上“孝妇”“冤妇”与“妻子”等各个性格侧面的塑造,让人看到潮剧青年演员的沉淀与认真,对塑造人物的用心耕耘。
正因为有了前辈留下的经典作品与塑造的鲜明角色,才能不断鞭策潮剧后辈继续攀登高峰,激励潮剧持续创作。正因为潮剧戏文源远流长,关照精神世界和现实社会,才能为潮剧剧目的持续振兴提供源源不断的滋养。《孝妇杀家姑》的重排过程充分证明,传承先守正,尊重艺术规律,才能夯实地方戏曲生长的土壤。
(作者系汕头市艺术研究室编剧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