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踏的利润保卫战:毛利率微降,净利润稳住丨运动财报观察

  • 0人浏览   2025-08-27 20:40:00

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贺泓源、实习生李晴

安踏集团在市场变化中基本稳住了身位。

2025年8月27日,该公司披露业绩。财报显示,在上半年,安踏集团营收同比增长14.3%至385.44亿元;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8.9%至70.31亿元。但不包括由Amer Sports(亚玛芬体育)上市事项权益摊薄所致的利得,安踏集团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4.5%至70.31亿元。

此种成绩是难得的。

李宁财报显示,上半年,其营收同比增长3.3%至148.2亿元;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11.0%至17.4亿元。

同期,阿迪达斯中国区营收同比增长13%至18.27亿欧元(约合人民币150亿元)。在2025财年下半年(2024年12月-2025年5月),耐克大中华区营收同比下滑18.7%至32.09亿美元(约合人民币230亿元)。

如此成绩意味着,安踏集团体量大体相当于耐克和阿迪达斯在大中华区营收的总和,且还保持着双数增长。

可要看到,市场激烈竞争下,安踏集团毛利率受到冲击。

由此,安踏正在打响利润保卫战。

8月27日,安踏体育港股报收101.6港元/股,跌幅1.74%,总市值为2852亿港元。

多品牌增长

客观上,国内市场处于起伏期。

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,今年上半年,国内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24.5万亿元,同比增长5.0%。其中,服装、鞋帽、针纺织品类消费品零售总额为7426亿元,同比增长3.1%。消费者信心指数较2024年下半年有所回升,但仍低于长期平均水平,显示居民消费仍持谨慎态度。

如此环境,解释了耐克在华营收的收缩。

而安踏保持着双位数增长,则是多品牌的成功。

上半年,安踏品牌营收169.5亿元,同比增长5.4%;FILA品牌营收141.8亿元,同比增长8.6%;包括可隆、迪桑特在内的所有其他品牌收入74.1亿元,同比增长61.1%。

此外,由安踏集团控股的始祖鸟母公司亚玛芬体育,上半年收入同比增长23.5%至27.09亿美元;大中华区收入同比增长42.4%至8.56亿美元。

“线下进入了存量竞争的格局,客流放缓,转化率下降,商场的营业额不如以往。在这个环境下,综合品牌受压比较大,需求保持增长的户外和垂类品牌,更有空间加速开店。在线上市场方面,直播平台继续拓展新人群,吸引年轻用户加快抢增量的红利。传统平台虽然流量有点停滞,深耕高端客户,中高端品牌和垂类在这些平台上也显示出了一些优势。”在业绩会上,安踏集团联席CEO赖世贤如此解释了安踏集团的营收逆势增长。

确实,垂类市场在国内依旧有着增量。

赖世贤就举例,上半年迪桑特的店效从去年的接近230万元提升到今年的约270万元,原店效5000万元的门店也从去年的16家增长到了33家。

可隆,更成为安踏集团增长最快的品牌。其上半年店效超过200万元,线下收入的增长超过80%,线上的增长也接近80%。

“提升盈利”

也要看到,随着市场变化,利润在上市公司估值中越来越重要了。

安踏亦越来越重视利润。在半年报披露当天,安踏集团董事局主席丁世忠就发布公开信明确,安踏首先投资于现有业务,特别是创新、数字化和零售转型,不断提升盈利能力;其次是寻找高质量的并购与合作机会,强化多品牌优势;三是要保持稳定高派息比例,并看时机回购股份,优化资本结构。

背后是,安踏的利润承压。

从毛利率看,在上半年,安踏集团毛利率同比下滑0.7个百分点至63.4%。压力来自主力品牌安踏与FILA的毛利率下滑。其中,安踏品牌毛利率同比下滑1.7个百分点至54.9%,FILA毛利率同比下滑2.2个百分点至68.0%。

“主要是因为线上折扣同比略有变化,同时线上占比提高。线下正价店还是维持了同期的折扣水平。另外我们主动FILA提升鞋类产品的占比。”在业绩会上,安踏集团CFO毕明伟‌解释。

这从安踏集团的营收结构中也能相互印证。

上半年,安踏集团线上收入占比达到36.2%,去年同期为34.6%。从毛利率来看,鞋类毛利率为59.2%,服饰为67.3%。

安踏如此选择的背景是,在竞争压力下,运动市场价格战加剧。

但安踏集团确在如此环境中,实现经营利润率增长。

“安踏品牌经营利润率23.3%,同比上升1.5个百分点。主要是透过精细化运营,优化资源配置,实现了这样降本增效。FILA品牌的经营利润率27.7%,同比下降0.9个百分点,因为FILA品牌的毛利率下降,我们在运营效率提升和控本降费方面取得一定成效,抵消了部分毛利率下降的影响,所以FILA的经营利润率下降0.9个百分点。其他品牌经营利润率33.2%,上升了3.3个百分点,主要是因为迪桑特和可隆品牌的高速增长,毛利率也上升,带来的规模效应。”毕明伟‌说。

种种调整下,在上半年,安踏集团的经营利润率同比提升0.6个百分点至26.3%。

去向何方?

显然,市场波动并没有影响到安踏集团对未来的信心。

丁世忠就在前述公开信中提到,安踏会坚定“单聚焦、多品牌、全球化”的战略不动摇,聚焦主业,以多品牌满足不同圈层、不同场景的消费需求;全球化为安踏带来广阔新空间,在东南亚、中东、北非、北美、欧洲等重要市场深探。

他举例,今年上半年,安踏完成收购狼爪(Jack Wolfskin),称该品牌在大众至中端户外市场具备独特定位。“我们已组建联合管理团队,今年内将制定3-5年的复兴计划,围绕其核心价值重塑产品与品牌体系。”丁世忠称。

8月27日,安踏集团宣布与韩国时尚集团MUSINSA共同投资成立合资公司“MUSINSA中国”。其中,安踏集团持股40%,MUSINSA持股60%,MUSINSA中国将主导自有品牌“MUSINSA STANDARD”和多品牌集合店“Musinsa Store”等业务在中国市场的发展。

“这并非偏离主赛道,而是更好地贴近年轻消费趋势,探索大时尚产业与体育产业的融合边界。MUSINSA中国也将受益于安踏在中后台赋能及零售和品牌管理方面的优势。”丁世忠解释。

“总体来看,安踏并购战略会优先考虑符合公司发展战略,聚焦两类机会:一是,收购具有强品牌价值和基因的品牌,通过战略重塑实现价值跃升;二是,投资高潜力的新兴品牌,在早期建立合作,探索共同成长。不仅要 ‘买得好’,更要 ‘管得好’ ‘协同好’,提升市场竞争力。”丁世忠称。

总体来看,安踏依旧在选择扩张,这似乎正与保卫利润同步进行。

在市场起伏期做此种平衡,很考验丁世忠的管理水平。

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

相关推荐